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研錦家核心技術——LSPR分子互作技術:LSPR局域等離子共振技術是以納米金顆粒為檢測單位的新一代SPR技術。LSPR一系列的技術優勢使得該項技術有望成為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必備的技術平臺支撐。
01 LSPR局域等離子共振技術優勢
不同于傳統SPR技術檢測折射率改變引起的SPR角度的偏轉,LSPR檢測的是納米金顆粒表面分子層厚度的變化產生的光吸收峰的位移。
由于光波長的變化受環境影響小,對體積、溫度、緩沖液折射率等變化干擾不敏感,因此該系列產品的檢測結果在保證了與傳統SPR技術相近的精確度和靈敏度的同時,采用更為簡易的光路系統及操作過程,極大地降低了SPR技術的實驗門檻,可再生的芯片同時降低了后期使用的各項成本 。
此一系列的優勢使得LSPR技術有望成為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必備的技術平臺支撐。
02分子互作平臺應用領域
免疫學應用
可用于鑒定蛋白類藥物體內抗體產生、早期心機梗塞心型脂肪酸束縛蛋白質(H-FABP)癌癥病人體液、組織液成分快速分析、以建立臨床分析數據庫,快速確定癌癥標志物與疾病或機體功能相互的蛋白、核酸、脂類等相互作用檢測。
抗體檢測
◆ 抗體活性鑒定
◆ 高通量篩選:抗體庫,抗體藥物篩選
◆ 表達蛋白相互作用
◆ 提取蛋白相互作用
◆ 粗提抗體偶聯檢測和相關的定量
◆ 抗體質量控制
◆ 抗體藥物開發
蛋白研究
◆ 通過OpenSPR檢測蛋白間的相互作用以確定機動性
◆ 檢測Kon、Koff,和Kd值(親和性)
◆ 不同發育階段蛋白數量水平
◆ 不同表達水平的蛋白數量水平
◆ 蛋白偶聯或非偶聯
◆ 蛋白/抗體是否存在
◆ 粗提抗體滴度水平
◆ 配體偶聯配對篩選
◆ 蛋白相互作用特異性分析
藥理學檢測
◆ 藥物發現-- 頭孢他啶小分子蛋白相互作用動力學分析
◆ 小分子開發
◆ 表達蛋白相互作用
◆ 分離或提取蛋白的相互作用
◆ 篩選配體偶聯 O頭孢他啶等小分子研究
其他應用
◆ 生物傳感器開發和優化
◆ 納米材料合成評估及質量控制
◆ 納米材料特性檢測
◆ 探測定位表面等離子共振
◆ 開發潛在的物理性等離子體
◆ 比色感應檢測
◆ 教學應用
碳水化合物結合動力學
◆ 檢測Kon、Koff,和Kd值(親和性) ◆ 碳水化合物水平◆ 分子偶聯與否 ◆ 碳水化合物存在檢測 ◆ 分子相互作用特異性檢測
核酸、配體分析
◆ 核酸與蛋白相互作用
◆ 核酸與配體相互作用
◆ 配體質量控制
◆ 藥物發現
◆ 粗提裂解物偶聯水平和相對定量
◆ 治療和診斷應用
脂質體研究
◆ 表達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 提取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 膜蛋白
◆ 脂質鏈
◆ 囊泡與脂質影響
LSPR在應用中發表的文獻:
1. Comparison of Two Docking Methods for Peptide-Protein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09 Jan 2018) LSPR在蛋白與多肽研究中應用
2. Ameliorating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restores carbon ion-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via co-activation of NRF2 and PINK1 signaling pathway (Redox Biolog, July 2018, Pages 143-157) LSPR在CO-IP中應用
3. Targeted Delivery to Tumor-associated Pericytes via an Affibody with High Affinity for PDGFRp Enhances the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s of Human TRAIL (Theranostics 2017; 7(8):2261-2276.doi:10.7150/thno.l9091) LSPR在抗體藥物研發中應用
4. Crosstalk between p38 MAPK and caspase-9 regulates mitochondria-mediated apoptosis induced by tetra-a-(4-carboxyphenoxy) phthalocyanine zinc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LoVo cells. (Oncology Reports 39(1) November 2017 DOI:10.3892/or.2017.6071) LSPR在抗腫瘤藥物與信號通路研究中應用
5. Structural Studies of a Complex Between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Calmodulin at Physiological Calcium Concentration. (Biochemistry 55(42):5962-5971 .October 2016 DOI:10.1021/acs.biochem.6b00821) LSPR在蛋白結構與功能研 究中應用
6. Study on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in B by regulating the A口 and its downstream NF-kB/TNF-apathway. LSPR在藥 物作用機理研究中應用
7. The structure, kinetics and interactions of the p-carboxysomal p-carbonic anhydrase, CcaA.(《Biochemical Journal》, 2016,473 (24) LSPR在蛋白作用位點研究中應用
8. Stable ligand-free stellated polyhedral gold nanoparticles for sensitive plasmonic detection R. Keunen, D. Macoreetta, N. Cathcart, and V. Kitaev, Nanoscale
9. Gold-pl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engineered for sensitive plasmonic detection amplified by morphological changesK. Hobbs, N. Cathcart, and V. Kitaev,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0. Investigating binding kinetics of RNA aptamers via the Open SPR system (Poster). V. La, T. Dieckmann, Rustbelt RNA Meeting Sandusky, United States
11. Dynamics of Calmodulin's Interaction with Nitric Oxide Synthase at Physiological Calcium Concentrations (Presentation).M. Piazza and G. Guillemette, Laurier Protein Science Symposium, Waterloo, Canada.
03與傳統SPR媲美的實驗結果精度
用OpenSPR,Biacore,Biacore三款儀器分別對相同的配體M1,M2做檢測,分析結果顯示,三款儀器具有可比的相似的信噪比。
從結果上我們可以看到,與全球生物感應器分子親和性標準研究結果對比,其通過150個客戶分析同樣的蛋白與抗體相互作用的KD值,最終的KD結果為0.62nm+/-0.98nm,因此,表明這三款儀器的結果在誤差上是一致的,這個誤差在實驗中因儀器、條件及使用者不同是可預估的,因此也證明了OpenSPR相對其它系統更可靠。
04 LSPR分子互作平臺核心競爭優勢
● 滿足不同實驗需求:10種芯片,針對不同配體與分析體的相互作用檢測,包括空白納米金、COOH、NH2、NTA、Streptavidin、Biotin
● 抗干擾能力強:檢測不受溫度、緩沖液折射率等外界環境影響
● 功能強大:可用于蛋白、核酸、脂類、多肽等大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應用領域廣泛:生化、藥物開發、腫瘤研究,免疫學研究、抗體工程等
05 LSPR分子互作案例分享
案例1. PDGEFβ在腫瘤組織外膜細胞高表達,ZPDGFR β affibody親和體能介導與hTRAIL 與PDGEFβ作用
為了確定PDGEFβ 與Z PDGFR β affibody關系,利用LPSR 技術檢測了兩者相互作用,發現他們之前存在很高的親和力,從而證明了hTRAIL 與PDGFRβ作用依賴于Z PDGFR β親合體,并且在小動物活體上也做了驗證,此實驗是我們花了一天時間給老師做DEMO 得出的數據,便幫老師發了一個高影響因子的文獻,足以證明我們Nicoya OpenSPR 分子互作分析儀檢測的準確性及高效性。
案例2.大腸癌LoVo細胞中脂鯉α(羧苯氧基)酞菁鋅光動力學治療誘導的p38 MAPK / caspase-9調節線粒體調節的凋亡 的相互作用
為了證實脂鯉α(羧苯氧基)酞菁鋅處理的細胞中p38 MAPK / caspase-9相互作用增強,利用LSPR 的在線IP檢測方法,將抗體固定到芯片上,裂解液過芯片,發現處理組信號明顯高于對照組信號,同時用傳統IP方法做了驗證,結果一致。
LSPR檢測方法具有快速簡單;靈敏度高等特點,將傳統2-3天的實驗縮短到35min左右。
案例3.揭示五味子素保護神經元受損的詳細機制
五味子乙素Sch B能夠靶向親和Aβ配體,找到了信號通路的起源點,之后通過一系列方法反向, Sch B促進Aβ寡聚體的解聚,減少磷酸化Tau蛋白的含量,下調下游NF-κB/TNF-α信號通路的表達,抑制神經元線粒體凋亡,減輕Aβ誘導的神經炎性反應和神經毒性,保護受損神經元,從而詳細的解析五味子素保護神經元受損的詳細機制。